11月26日,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先生受邀做客我们“人文大讲堂”,开展了题为“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特征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我们李定广教授主持。本次讲座共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天津大学和betway唯一官网等高校的200余名师生参加。
首先,廖可斌教授分析了文学的人类共性与民族特性。其次,廖可斌教授认为,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,可以有三条途径:文学创作的主体、文学的载体(语言)、文学的本体(文体、母题等)。接着,廖可斌教授又阐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特色:中国古代的“文人”不等同于西方和现代的“文学家”,中国古代的“文学”不等同于西方和现代的“文学”。廖教授以陈世骧与董乃斌的观点为引子,进一步分析得出中国古代文学具有:一是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附属的隐逸传统;二是深厚的伦理传统;三是美文传统。最后,廖教授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的方法指出了以下方法: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;借鉴西方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和方法;重视文本细读和文本分析,亦即内容分析与形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。在介绍这些方法的同时,廖教授旁征博引,中外材料、学说信手拈来,让人目不暇接。
最后,廖可斌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“张旭狂草是否因为难懂而书法地位下降”“曹学是否仍具研究价值”和“《聊斋志异》是否缺乏想象力”等问题,一场使人获益匪浅的学术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。